暑期檔即將落下帷幕,截至8月28日,2025年暑期檔票房已突破114億元,總觀影人次破3億。
透視今年暑期檔,多部高口碑影片點燃人們觀影熱情;電影周邊衍生品熱銷,文化供給和消費場景豐富多樣,『跟著電影去旅游』等活動層出不窮,電影推動文旅消費熱度持續提昇。
文化供給豐富多元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8月策劃推出『歷史的回響』『大師鏡頭下的二戰』專題,放映多部抗戰主題影片。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說,通過這些經典作品,讓觀眾在光影中重溫歷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這個夏天,不少電影院通過提供多元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消費新場景等,為觀眾帶來更具參與感、沈浸感的文化體驗。
北京吉祥大戲院組織《戲臺》觀影團活動,不少觀眾直呼『在戲臺下看《戲臺》,這體驗很別致』;貴陽越界影城推出小型路邊音樂會、集中展演多項非遺技藝……多家影城突破傳統影院局限,主動鏈接圖書、文創、漢服、潮飲等多元業態。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沈浸式文旅產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卜希霆說,影院從單一放映載體發展為綜合文化體驗場所,從『電影終端』發展成『文化入口』,有利於提昇觀眾黏性,形成長期競爭力。
衍生品市場活力足
暑期裡的上海電影博物館十分熱鬧。近期每天一開館,許多排隊的家長和孩子們就湧向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展區櫃臺,把心儀的『浪浪山』衍生品買回家。
據電影《浪浪山小妖怪》總制片人、策劃李早介紹,伴隨電影上線的授權衍生單品及自研文創產品超過800款。統計顯示,影片上映首日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周邊衍生品銷售額突破700萬元。
動畫電影在今年暑期檔成績亮眼:上映影片數量多、口碑好、熱度高,同時還帶動了周邊衍生品熱銷。
知名IP電影《羅小黑戰記2》片方在全國千家主題影城設置快閃小店,快閃活動期間共推出116款周邊衍生品,累計銷量近14萬件。
『從「哪吒」系列到「羅小黑戰記」系列,高品質動畫電影充分撬動了規模龐大的衍生品市場。』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說,有『顏值』、有內涵的文創衍生品能讓大眾產生情感認同,主動了解背後的文化故事,這是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惠及百姓的一個鮮明特征。
影旅融合發展提速
在重慶,游客憑票根可享大足石刻等景區門票或酒店優惠;貴陽雲岩區助推貴陽越界影城與全城『吃住行游購娛』商家合作,讓票根成為全城優惠『一卡通』……
除了發展『票根經濟』,各地陸續開展『電影+旅游』『電影+美食』等活動,推動電影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發展。
連日來,不少市民游客來到上海影視樂園大戲院觀看《南京照相館》,觀影結束後走進影片拍攝地,重溫照相館、殘破城牆等實景還原的遭侵華日軍破壞的南京城場景。
『從觀影到實景游覽,再到樂園內的沈浸式項目體驗,銀幕上的影像不再遙遠,那段歷史在此「可觸摸」「可感受」。』上海影視樂園黨總支書記、總經理盧緒玲表示,影片上映後拍攝地同步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影旅互動』今夏著實火了一把:長影舊址博物館推出『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烈士事跡展、『田華——電影藝術人生』展覽,不斷豐富電影文化博覽內容;《長安的荔枝》熱映期間南方多省推出『荔枝游』;青島嶗山景區憑借《聊齋:蘭若寺》熱度推出實景短劇……
今年暑期,由國家電影局指導的『光影綻放中國行』活動走進雲南、吉林兩地,通過電影人代表推薦經典影視取景地、發布經典旅游線路等方式,打造『電影+文旅』跨界消費新業態。
『從「熱映」到「熱游」,這一模式將電影流量充分轉化為旅游「留量」,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雙贏。』卜希霆說,要進一步強化『源頭共創』理念,讓影視IP成為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