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新華全媒+|潮起渤海灣 津迎上合帆——天津在開放交融中推動高質量發展觀察

時間:2025-08-30 15:31:37  來源:新華社  作者:

  因河而生、向海而興。

  晨光熹微,海河之上津門地標『天津之眼』不遠處,西北角的地道美食早已出爐,蒸騰的熱氣中,車流漸增,人流更密,將這座城市新的一天喚醒。

  渤海灣畔天津港主航道上,往來全球的巨輪忙而不亂,港口承載起串聯世界的使命。相隔萬裡的大陸因它相連,不同文明的脈絡因它交織。

  一邊承載著『畿輔門戶』的厚重歷史,一邊以開發開放前沿的姿態,將渤海灣的浪潮化作聯通世界的紐帶。作為即將啟幕的上合組織峰會舉辦地,天津正以更加開放進取的精神,在與包括上合組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產業共鏈、創新共研、文化共情中,書寫著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津』彩篇章。

  和合共榮,以開放包容胸襟擁抱世界

  24歲的塔吉克斯坦學生達夫拉托夫·阿卜杜爾曼農正通過魯班工坊項目在天津求學。『我們在課堂中汲取知識,在實踐中錘煉技能。這段跨越千裡的旅程,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作為發源於天津的中國職業教育『國家名片』,魯班工坊如同撒下的點點星輝,在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落地生根,為加強教育合作、促進人文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纔說,獨特的區位優勢孕育了天津的城市個性,也塑造了當地人開闊的眼界、開放包容的胸襟與豪爽樂觀的品格。這正是天津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對外共享新機遇的底氣所在。

  港口是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為『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的天津港,見證了中國與世界愈發緊密的聯系。

  『天津港不僅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大門,更是世界通往中國的大門。』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捨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迎著來自渤海灣的清爽海風感嘆。

  以港口為媒,天涯不再遙遠。

  早在去年初,隨著大型集裝箱班輪『巴赫』號載著南美洲車厘子駛來,天津港首條直通南美『車厘子快線』開通。如今,秘魯的藍莓、比利時的西洋梨、智利的油桃、馬來西亞的菠蘿蜜……來自全球的水果從天津港登陸國內,搶『鮮』端上百姓餐桌。

  今年前7個月,天津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總額超533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出口超417億元,同比增長9.9%。

  包容的天津吸引外資紛至沓來。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來自美國的奧的斯自1984年與當時的天津市電梯廠成立合資公司起,一紮根便是40餘年。

  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鵬瑞利綜合醫院,今年2月正式開診,目前正對標三甲醫院標准,發展優質學科,為天津服務業對外開放注入新動能。

  開放的天津將發展經驗輸出海外。

  從渤海之濱到紅海之畔,中國和埃及跨越山海攜手結親。以天津經開區的『泰達模式』為藍本,一座集產能合作、產城融合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崛起在紅海之畔。

  站在迪拜藍天酒店高層遠望,迪拜美景盡收眼底。這座與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相距不遠的建築,之所以能聳立雲端,離不開來自天津的建設方——中鐵十八局的付出。

  時至今日,天津與全球54個國家的103座城市締結友好,其中與上合組織國家就締結了20對友城,覆蓋11個國家;在津求學的上合組織國家留學生規模已達1400餘人。

  『天津在投資、生態治理等領域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借鑒。』談及友城間的合作關系,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市長艾別克·朱努沙利耶夫稱贊道。

  創新驅動,用科技激發增長動力

  位於天開高教科創園的津一(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將生意做到了哈薩克斯坦。『我們同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一家水資源設計院合作,為當地農業灌溉等項目提供水泵技術及產品支持。』公司董事長陳文義說。

  創新為帆、合作為槳。天津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起抓,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發展昇級。

  科技創新加快新動能培育——

  天開高教科創園原本是一片鄰近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閑置爛尾樓,隨著資源盤活、創業者們的到來而變得生機勃勃。在其核心先導區,平均每5天就有一項科研成果誕生。

  數據顯示,天津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三。今年1到5月,天津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6.1%、17.4%和20.1%。

  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穆罕默德·博茲庫爾特說:『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在中國工業場景中落地,令人震撼。』

  『數智』引領傳統產業轉型——

  『一手抓新動能加速培育,一手抓舊動能改造提昇。』天津市工信局局長尹繼輝說,天津『1+3+4』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構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成色更足。

  乘『數』而上的天津,正為上合組織國家貢獻產業轉型方案。

  位於哈薩克斯坦南部的一座現代化化工園區內,工程師通過屏幕便可實時觀測到設備運行數據。這是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南方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項目,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1:1工廠建模。

  哈薩克斯坦克孜魯爾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負責人古爾娜濟婭·阿爾馬漢諾娃說:『我們期待中國把經驗與方案分享給上合組織大家庭,讓更多國家共享這場變革的紅利。』

  厚植綠色發展底色——

  2025年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綠色發展這一理念,已在上合組織國家深深紮根。擁有243家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的天津,綠色發展底色深厚。

  作為天津首個『全綠電』石化工廠,天津南港乙烯與天津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之間有著約20公裡長的管線,該管線將LNG的冷能與乙烯裝置的富餘熱量互換,僅此一項每年便可節電超1億千瓦時。

  『聚焦綠色科技創新,通過消納綠電、低溫熱利用等措施,公司持續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碳排放。』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王百森說。

  2024年,天津累計建成充電樁28.69萬臺,車樁比領先全國平均水平;全市主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碳市場連續9年履約率100%……以創新為驅動,天津的綠色發展腳踏實地,穩步向前。

  匯智聚力,寫好城市治理現代化文章

  入夜,海河化身一條流動的光影長卷。兩岸高樓的巨幕上,沙漠駝鈴、中歐班列等飽含上合元素的『燈光秀』依次上演,串聯起歷史底蘊與未來願景。

  隨著與上合結緣,天津早早著手開展市容整治。海河沿線整修煥新顏、沿街建築立面維護添新韻、城市綠化景觀昇級增彩、夜景燈光提質生輝。

  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天津抓住籌備2025年上合組織峰會契機,下大力氣寫好『城市治理現代化』大文章。大城細管、智管、眾管『三管』齊下,塑造城市『顏值』,提昇城市『氣質』。

  細管入微,『繡』出大城氣質——

  運河水聲悠悠入耳,跤場熱鬧氣息撲面而來。在有千年歷史積淀的京杭大運河天津南運河畔,一座佔地約5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在今年熱鬧開園。

  在天津,類似的口袋公園有300餘個。將藏在城市角落中的『細碎空間』進行貼近民生的『微更新』,正是天津大城細管理念的生動注腳。

  整治維修58條城市道路及53座橋梁,450處各類飛線隨路入地,安裝近1.5萬套新型防沈降井蓋……『通過細致入微的提昇改造,天津市容面貌更加整潔有序、城市空間更加清朗規范,更具煙火氣、文化味與國際范。』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胡學春說。

  智管『多謀』,提昇大城效能——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城市智能巡檢設備實時將城市運行數據上傳雲端。這裡的『城市大腦』已接入17個部門、40套業務系統,圍繞『惠民、善政、興業』等應用,持續釋放紅利。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市議員帕爾維娜·涅馬托娃說,杜尚別市積極借鑒包括天津在內的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

  眾管『聚力』,共護大城溫度——

  上合組織天津峰會青年志願者上崗儀式上,來自天津10所高校的998名青年志願者莊嚴宣誓。『我們要貢獻青春力量,擦亮天津這座「會客廳」的金字招牌。』青年志願者葉嘉麟信心十足。

  動員引導市民群眾積極支持峰會,主動服務峰會,是天津近年來深入推進大城眾管的最新舉措。

  一幢幢老建築脫胎換骨、一片片老園區盤活煥新,在天津城市更新的背後,隨處可見企業、公眾參與的影子。

  天津創業孵化平臺鑫恩華集團將盤活存量與企業發展相融合,陸續盤活利用7棟寫字樓、8棟老舊辦公樓宇、7座老舊工業園;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中,1700多戶居民的意見被吸納征集,讓改造更新『改』在居民心坎兒上……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天津市籌備辦執行副主任、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於鵬洲說,天津將用足用好上合組織峰會的『聚光燈』效益,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的經貿往來、人文交流、跨境旅游等合作,提昇天津的國際知名度,借助河海,立於潮頭,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