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上合天津峰會)古韻新聲:『上合時間』裡的津門非遺

時間:2025-08-30 21:3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村旗誇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在進入『上合時間』的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鄭氏漆器制作技藝等非遺技藝正講述著屬於它們的古韻新聲。

  在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不少來客圍坐在楊柳青木版年畫體驗區的桌邊,親手嘗試印制與點繪工藝。來自天津楊柳青畫社的第五代傳承人左玥告訴中新社記者,楊柳青木版年畫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她特意選用『福』字制版,希望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體驗印制工藝後,把『福氣』帶回家鄉。

  點繪工藝的體驗則以畫社珍藏年畫為主,來賓可以在《母子圖》《歡天喜地》《津門故裡》等7種年畫中選擇一款體驗。『《津門故裡》受到許多外國朋友喜歡,供不應求。』左玥表示,這幅描繪地道天津風貌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不僅承載著中國傳統的非遺特色,也讓海內外的朋友們都能『帶走一份天津』。

  宣紙為面,竹枝作柄,潔白的扇面豎直浸入水面,隨著扇柄擺動或旋轉,漂浮於水面的各色生漆蜿蜒附著,形成變幻的漆膜,等到吸水晾乾,一把漆扇就制作完成。在展區另一側,體驗手工制作漆扇的展臺前訪客絡繹不絕。

  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鄭勇介紹說,鄭氏漆器制作技藝系天津市河東區非遺代表性項目,以『漆衣陶骨』的陶胎漆器聞名。選擇漆扇作為體驗項目,不僅因其互動性強,更借『扇』字同音,展現和善之意。『希望來自「上合組織大家庭」的朋友們可以在中國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和與人為善之情。』

  『傳統圖樣的福壽三多、創新造型的「天津之眼」、中國的國寶大熊貓……』曾氏津派盤扣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邢晉對桌上展示的盤扣作品如數家珍。她告訴記者,其盤扣技藝已經走進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與塔什乾國立交通大學共同建立的烏茲別克斯坦魯班工坊。

  『文化表達不同,但技藝總有相通。』邢晉表示,上合組織框架下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為留學生學習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他們把在中國學到的非遺技藝應用到家鄉的服裝生產中,以小繩結寄托真情意,講述新時代的絲路交流故事。

  來自阿塞拜疆的薩爾維娜茲·索爾格-埃米諾娃在新聞中心和天津古文化街體驗了多種非遺技藝。她說:『我用自己的雙手近距離體驗了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喜歡這些絢麗的色彩。』

  在新聞中心一幅牆繪中,楊柳青木版年畫中的經典年畫娃娃托舉著天津泥人張泥塑哪吒,他們一起走在海河邊,向中外來客展示著古老天津的包容底色。(完)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