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矙見豐收之美】水韻沃野『慶』豐年

時間:2025-09-05 07:38:13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9月,夏日的熱烈沈淀為秋日的豐盈,龍江大地豐收在望。從石油之城到生態糧倉,大慶在黑土地上書寫著踐行『大食物觀』的新篇章。今天的《矙見豐收之美》,讓我們一起飛越大慶,看這座工業名城如何在水韻沃野間,收獲屬於自己的特色豐饒。

  大慶的豐收從清晨開始。當陽光驅散晨霧,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400多個湖泊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佔全省五分之一的養殖水面,正泛起收獲的漣漪。借著天邊的微光,我們飛抵龍虎泡,此刻百舸爭流,奔向湖心,撈取波光裡大自然的饋贈。大慶擁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恆定的低溫與純淨的水質,成為了冷水魚繁衍生息的天堂。杜爾伯特縣有著『中國大銀魚第一縣』的美譽(上字幕:杜爾伯特縣大銀魚年產量超過2000噸),全國每四條大銀魚就有一條來自這裡。旭日初昇,湖風停,鮮魚起。

  當無人機掠過豐收的湖面,大慶的豐收畫卷也在不斷延展。大慶市果蔬產量接近全省的五分之一,大同區位居這片綠色版圖的C位。從空中俯矙,近5萬棟棚室錯落分布在廣袤的田野上,形成一望無際的銀色景觀,薄膜下,西紅柿、哈密瓜等果蔬進入成熟期。現在,今年擴建完成的700畝芹菜園碧海蕩漾,1400萬斤的收獲作業已近尾聲。另一邊,甘甜鮮美的葡萄綴滿枝頭,畝產已然提昇了兩成。再往前飛,看到的是一顆顆從北美洲漂洋過海來的『移民』,這片仙人掌竟在黑土地上紮了根,沙漠植物與寒地黑土的奇妙結合,探索著龍江特色農業的更多可能。

  無人機一路向南,越過原野,穿過油田,隨著艷陽高照,我們飛躍到大慶市肇源縣,340多萬畝的農田一眼望不到頭。眼前的1000畝水稻迎風搖曳。誰能想到,去年這裡還是一片一片白茫茫的重度鹽鹼地。一年時間,肇源縣作為全國20個鹽鹼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之一,完成鹽鹼性耕地改造2萬畝。今秋,這裡有望創造畝產800斤的奇跡。沿著北緯46度的綠色稻田一直向東,翻過層層林帶,就到了平原村,稻穗低垂處,農民拉起地籠,水花飛濺,一只只小龍蝦躍出田間。

  從冷水湖的『魚躍人歡』,到果蔬園的『四季飄香』,再到水稻田的『一地雙收』。(上字幕:漁業產量預計超過16萬噸;果蔬面積超過65萬畝同比增長4%;稻蟹、稻蝦、稻漁產量同比提昇超20%)大慶正以『因地制宜』的智慧,走出一條特色鮮明、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