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佳木斯市廣袤的黑土地上,金色的畫卷正在鋪展。今天的《矙見豐收之美》,讓我們跟隨無人機的鏡頭飛越佳木斯,看『中國糧都』如何書寫壯麗的豐收答卷。
在秋日的陽光下,佳木斯1200多萬畝水稻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佳木斯是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公園——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39米高的觀光塔上,游人正在欣賞稻農藝術家種出的美麗畫卷。10萬平方米的3D彩色稻田畫,以大地為紙、秧苗為墨,將藝術與農耕完美融合,令人嘆為觀止。無人機向上拉昇,4萬畝的稻田擴大為巨型調色盤:此刻的富錦,正以最飽滿的色彩飽和度,詮釋著東北秋日獨有的豐饒美學。豐收的喜悅源自黑科技。東北地區唯一的寒地水稻生態系統野外氣象站,如同『哨兵』,時刻注視著三江平原的乾旱、低溫。不遠處,衛星遙感方艙和風雲衛星天地連線,晝夜關注風吹草動和水稻長勢。在稻海的另一側,這座『稻田衛士』也在用獨有的方式守護著豐收。
無人機疾馳向前,阡陌縱橫的田埂如五線譜般延伸。空中俯矙,佳木斯郊區西格木村的沃野正演繹著金綠交響——飽滿豆莢在秋風中低語,將米豆輪作的智慧、大壟密植的精准、分層施肥的科學與一噴多促的革新,統統釀進黑土地的豐收裡。示范田的每道壟溝,都在為即將誕生的新紀錄寫下注腳。
無人機再次啟程,豐收的顏色漸次更迭。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東極撫遠的蔓越莓種植基地。這個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正醞釀著屬於自己豐收盛宴。顆顆飽滿的蔓越莓,宛如紅寶石般點綴在綠海中。一個月後,這裡將變成紅色的海洋。特色作物豐收的喜悅也充盈著樺南。農人們正揮動鐮刀收獲紫蘇。今年,樺南縣紫蘇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產量超過了全國的三分之一。
水稻飄香、豆海翻湧,現在的佳木斯各類果實愈發飽滿,蘊含著二十二連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