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無人值守的柔性生產線。
◎編者按
2023年9月6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兩年來,新質生產力深刻改變著黑龍江的經濟發展格局,為這片黑土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機遇。即日起,本報刊發『新質生產力的龍江實踐』系列報道,系統盤點兩年來我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農業、工業、科技研發等多個領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全面展示我省在科技創新、產業昇級、人纔培養等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彰顯龍江乾部群眾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為全省繼續深化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經驗借鑒,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發展再上新臺階。
在東北黑土地的工業版圖上,一批『老字號』企業曾見證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如今,數字浪潮席卷而來,這些承載著工業記憶的傳統企業,在黑龍江省頂層設計引領下突破路徑依賴,讓『鋼鐵熔爐』對接『數字大腦』,讓『造紙流水線』融入『智能網絡』,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抓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奏響老工業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時代強音。
破經驗之困,數據成為生產新核心
過去,黑龍江傳統工業車間裡,『經驗』是生產的『核心密碼』——建龍北滿特鋼煉鋼工人憑爐火顏色估算溫度,誤差可達數十攝氏度;恆豐紙業訂單成本要等月底核算,生產調整滯後於市場變化;中國一重重型裝備加工依賴老師傅『手感』,精度把控缺乏量化標准。這些曾支橕企業發展的『老辦法』,逐漸難以適配產業昇級的新需求,成為轉型路上需要突破的瓶頸。
變革的契機,源於黑龍江省對產業趨勢的戰略預判。《黑龍江省推進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黑龍江省加快推動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若乾政策措施》的出臺,明確了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方向,為企業以數據要素激活生產潛能、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根本遵循。
政策指引下,企業主動掀起『自我革命』:建龍北滿特鋼敲定『頂層設計、分步實施』轉型路線,布設5.6萬個數據采集點,將煉鋼溫度控制精度提昇至±1℃,噸鋼成本報表實現『小時級更新』;恆豐紙業以『數據為核、AI驅動』為技術體系,實現業務場景全流程數字化平臺覆蓋率100%,訂單效益管控由結果復盤前置為接單前價值評估;中國一重在專項產品數字化制造車間嵌入『數字基因』,配合PLM與MES系統,重型裝備加工精度提昇20%,徹底告別『經驗依賴』。
如今,走進這些企業車間,『憑經驗』已成歷史。建龍北滿特鋼的轉爐測溫取樣機器人17秒完成高溫作業,效率達人工5倍;恆豐紙業的行業首創盤紙智能包裝機器人讓包裝工序產能增長3倍,人員精簡50%;中國一重專項產品數字化制造車間研發周期縮短40%,關鍵工序質量100%可追溯。數據要素的深度應用,為新質生產力的萌發提供了堅實底座。
解協同之難,政策織就轉型大網絡
數字化轉型絕非『裝設備、上軟件』的單點突破,而是覆蓋生產、管理、供應鏈的全鏈條變革。黑龍江省深諳此理,從政策、資金、服務三端發力,為企業搭建轉型『四梁八柱』,破解『數據孤島』難題,推動全鏈條協同。
政策層面,黑龍江構建『規劃+政策+資金』三位一體推進體系。2024年印發《黑龍江省推進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出臺20條支持政策,涵蓋設備更新、軟件采購、人纔培養等領域。近3年累計兌現政策資金超10億元,帶動企業數智化改造投入近50億元。同時打造『3+3+N』發展格局,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3個國家級試點城市為引領,牡丹江等3個省級試點城市和綏棱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為支橕,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同步『智改數轉網聯』,形成全域推進新質生產力的態勢。
服務層面,黑龍江組建工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吸納117名來自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專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診斷服務。截至2024年底,累計完成107戶企業轉型診斷,促成52個合作項目,解決企業『不會轉』難題。引入航天雲網、用友等3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51家優質數字化服務商與81款工業軟件產品,形成『供給矩陣』,讓企業轉型『按單點菜』。2024年以來,覆蓋全省13個市地的轉型系列活動吸引超2300戶企業參與,促成合作110餘個,數字服務延伸至產業鏈各環節。
政策與服務的『雙輪驅動』,加速企業全鏈協同。建龍北滿特鋼從2021年的247套自動控制系統,到2024年100%的自動化覆蓋率,數字的力量正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毛細血管』;恆豐紙業基於物料最小包裝單元,構建產品批次追溯圖譜與預警、分析、處理管控閉環,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批次圖譜追溯及質量防差錯;中國一重將5G專網接入大型設備,研發、設計、管理、制造信息實時交互,大型鑄鍛件生產周期大幅縮短。
促質效之變,新質動能橕起振興新格局
數字化轉型的最終落點,是實現『質』的有效提昇與『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傳統產業從『制造』向『智造』、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跨越。在黑龍江省系統推動下,傳統企業不僅實現效率提昇,更在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力、綠色發展上實現突破,新質動能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企業轉型答卷亮點紛呈。
建龍北滿特鋼累計投入2.7億元用於數智化改造,數據自采率92%,2024年獲評『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級』,成為黑龍江省僅有的兩家獲此認證的鋼企之一;自主研發的453個精細化模塊中,軋鋼躲頭噴淋控制系統拿下實用新型專利,2024年單靠智能裝備昇級就創效700萬元,高端特種鋼訂單佔比提高至35%。
恆豐紙業依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研發出自透接裝紙原紙、無鋁煙用內襯紙原紙等多個『中國第一張』卷煙用紙。產品遠銷60餘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市場份額均居行業第一。近5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3.56%,獲評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中國一重的材料產業部煉鋼廠、專項產品數字化制造車間先後獲評省級數字化示范車間。大型設備已大多接入5G專網,研發、設計、管理、制造信息實時精准交互,運行分析和輔助決策的系統性、精准性、及時性、科學性不斷提昇,關鍵設備、軟件國產化替代率不斷提昇。
從『鋼鐵硬漢』到『數字先鋒』,從『造紙龍頭』到『數智標杆』,黑土地上的傳統企業以實踐證明:老工業基地不是轉型『旁觀者』,而是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主力軍』。在黑龍江省『頂層設計+企業實踐』的驅動下,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為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築牢產業根基。未來,隨著轉型持續深化,黑土地上的『智造』奇跡必將續寫新篇,新質生產力必將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更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