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金秋九月,哈爾濱正以最厚重的底色暈染豐收的畫卷。系列報道《矙見豐收之美》,今天從雲端俯矙這片土地上稻浪翻滾、蝦肥稻香、玉米成林的立體豐收圖景。
當秋光漫過松嫩平原腹地,第一縷晨曦如鎏金般傾瀉而下,為素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美譽的五常稻田披上流動的錦緞。200米高空視角下,一條條蜿蜒的河流如同銀絲帶,鑲嵌在250多萬畝田疇沃野間。天藍水碧、寒地黑土,獨特的資源稟賦,鑄就了五常大米的非凡品質。(上字幕:三面環山、水系縱橫、近2400小時光照)。當無人機視角驟然速降,穗沈粒滿的水稻便觸手可及,風過處稻香漫溢,仿佛在向大地訴說黑土孕育的豐饒。此刻,地處五常大米核心產區的和糧農業開鐮的鼓聲,正從金色稻浪中昇起,遠處的收割機開足馬力顆粒歸倉。
從五常的金色稻海轉向東北,另一幅生態畫卷在方正縣徐徐展開。作為『中國寒地小龍蝦之都』的核心產區,這裡的2萬畝『稻蝦共作』田正上演著『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豐收二重奏。(上字幕:2025年方正縣蝦稻田面積是去年的6倍)空中俯矙,金黃稻田鑲嵌著銀亮水窪,蝦農忙碌的身影點綴其間,稻田間躍動的紅螯正成為農戶增收的『法寶』。
帶著蝦農增收的喜悅我們一路向西,哈爾濱市雙城區的玉米田正以蓬勃的綠意宣告豐收臨近。這裡是哈爾濱乃至全省玉米單產的『冠軍搖籃』,當地的鏵鎰合作社更是連續5 年實現『噸糧田』(上字幕:噸糧田即畝產超1000公斤)。200米高空俯矙,玉米田如無邊綠毯,大壟密植的田壟構成整齊的平行線。在地頭,無人機編隊騰空而起,為灌漿期的玉米進行最後的植保作業,機翼劃出的氣流讓綠浪泛起漣漪,奏響『科技種田』的交響曲。
從五常稻海的鎏金翻湧,到方正蝦田裡的紅螯舞動,再到雙城玉米的綠浪連天——在松嫩平原的秋光裡,哈爾濱正以黑土地為紙、以豐收為墨,將3500萬畝耕地繪成一幅五谷豐登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