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今日闢謠(2025年9月12日)

時間:2025-09-12 16:57:51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  作者:

  2025年9月12日

  闢謠:網傳『法院警車接親』系謠言!

  詳情:近日,河南南陽網民郭某某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通過其社交賬號發布方城法院警車在街上行駛的視頻,並配文『婚禮車隊接親』,該行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南陽警方查證,視頻內容實為方城法院開展執行行動時奔赴現場的畫面。網民郭某某的行為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方城縣公安機關依法對其處以行政拘留的處罰。(來源:河南省網絡闢謠平臺、@天下南陽)

  謠言:重慶涪陵馬武三岔路口天然氣泄漏?

  真相:近日,有網民在互聯網平臺發布信息稱『涪陵馬武三岔路口,因天然氣管道泄漏,大小車輛禁止通行』,引發關注。經涪陵區馬武鎮政府核實,當日上午,天然氣公司對馬武鎮燃氣主管道進行正常維護,屬地相關部門和派出所對道路進行臨時管控,並於2小時內完成施工並恢復通車,施工過程符合操作規范,未造成人員財產損失,網傳信息系謠言。目前,屬地已對該網民進行批評教育並督促其刪除不實視頻。(來源:『重慶闢謠』微信公眾號)

  誤區:過敏性鼻炎發作,扛一扛就過去了?

  真相:這種說法不正確。過敏性鼻炎如不接受規律治療,容易發展為過敏性哮喘。由於鼻腔和氣管相連,鼻部過敏癥狀若未得到積極治療和及時控制,不僅可能引發鼻竇炎、中耳炎等局部並發癥,還會累及咽喉部,誘發過敏性咳嗽。當病情進一步蔓延,累及氣管與支氣管,導致反復咳嗽或伴隨胸悶癥狀,這在臨床上被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而若出現明顯喘憋、呼吸困難、支氣管痙攣等表現時,則意味著疾病可能已經進展為典型哮喘。因此,規范治療過敏性鼻炎是有效預防其發展為慢性哮喘的關鍵措施。(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通報:網警公布3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例

  詳情:個別網民為賺取流量,通過虛構事實、舊聞新炒、造假擺拍等方式擾亂網絡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深入推進『淨網-2025』專項工作,現公布3起典型案例。

  1.劉某某利用AI工具編造虛假險情案

  近期,一網民在某互聯網平臺發布帖文稱:『大連燃氣管道泄漏引發爆炸,事故致3人死亡、6人受傷』。經查,發帖人劉某某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利用AI工具將舊聞進行翻炒,在互聯網上發布,造成當地居民恐慌。劉某某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

  2.李某某虛假擺拍編造傳播網絡謠言案

  近期,一網民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鄰居老太太到其家中偷櫻桃』,引發關注。後續『老人連續兩天到別人家院子摘櫻桃,被勸阻時還拿掃帚打樹的主人』『偷櫻桃老人報案說犯心髒病』等話題接續爆出,持續誤導網民。經查,發帖人李某某為博取流量、吸引關注,讓其岳母配合擺拍偷竊視頻,杜撰虛假警情,後在互聯網上發布。李某某已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並處罰款。

  3.劉某某編造傳播網絡謠言案

  近期,一網民在某社交平臺發布信息稱,『某地爆發傳染性疾病』,造成當地居民恐慌,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經查,劉某某為博取關注、吸引眼球,發布不實信息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通報:河南鄭州通報2起涉汛情雨情『自媒體』賬號違法違規典型案例

  詳情:近日鄭州降雨期間,個別『自媒體』賬號為了蹭熱點、博流量,拼湊剪輯、舊聞翻炒、移花接木發布不實信息,擾亂網絡傳播秩序和社會秩序。河南鄭州網信、公安等部門強化聯動,依法依規處置了一批『自媒體』賬號,現將2起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案例一:自媒體賬號『字節阿達』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將其他地區的舊聞視頻拼湊剪輯後發布,誤導網民關注和評論,擾亂網絡傳播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鄭州網信部門聯合公安部門迅速開展工作,經批評教育,該賬號開辦者認識到自身錯誤並快速刪除信息,表示將不再發布類似信息,負面影響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二:自媒體賬號『藍布格』為博取流量,利用AI技術生成虛假暴雨視頻信息並發布,誤導網民,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鄭州網信部門聯合公安部門迅速開展工作,經批評教育,該賬號開辦者認識到自身錯誤並快速刪除信息,負面影響得到有效控制。(來源:『網信鄭州』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