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十一臨近,鐵路運輸即將迎來年度『大考』。當行李箱的滾輪碾過站臺,當滿載糧食、煤炭的列車穿梭於山川,承載這一切的鋼軌正默默承受著日復一日的重壓。而在鐵道線上,總有一群身影逆向而行:他們是鐵道『換骨人』,今天,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作業現場,傾聽鋼軌與堅守交織的故事。
早上7點15分,綏佳鐵路湯原段的晨霧還未散盡,『天窗期』施工命令通過對講機傳遍現場。國鐵哈爾濱局的100多名換軌工人迅速湧入鐵道線,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正式拉開序幕。30多歲的班長浦騰飛雙手緊握160斤重的內燃扳手。
浦騰飛和工友們的任務,是在短短3個半小時內更換1500米鋼軌。卸螺絲、涂黃油、換墊板,這套工序,必須精准控制在一分鍾內完成。僅擰下作業區5000多個鐵軌扣件,百人協同、一刻不停,最快也得足足50分鍾。
綏佳鐵路穿行於小興安嶺南麓,是哈爾濱連接黑龍江東部的『物資動脈』,木材、糧食、煤炭輸送的生命線。高峰期每3到5分鍾就有一列車駛過。常年高強度承載下,部分鋼軌已變形磨損,這次換軌,如同給『服役』十幾年的鐵軌實施一臺精密的『手術』。
隨著拆卸工作完畢,一輛近30米長的黃色換軌車緩緩駛入作業區。這是今年7月剛投用的『新幫手』。在前方600多米處,另一組工人正在進行撞軌作業,通過精細調整縮小鋼軌間隙,確保換軌車順利行進。
伴隨著鳴笛聲,換軌作業正式啟動。換軌車前輪碾過舊軌時,舊軌被順勢吊起;後輪跟進的瞬間,新軌精准嵌入鋼軌槽。前後20多米的距離,考驗著四名操作手間的默契。
經過近一年的磨合,這輛換軌車徹底改變了過去『人海戰術』的作業模式。
人機協同的默契高效,為後續的電路調試和軌道車返程搶出了半個多小時的寶貴時間。施工結束,換軌工人帶著一身疲憊返回營地——這列由貨運列車改造的『移動營房』,是他們隨鐵軌漂泊的『家』。每年3月到10月底,他們像追著鐵軌的『候鳥』,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遷徙,五年間累計更換的鋼軌已超過900公裡,這距離,相當於哈爾濱直達滿洲裡口岸,橫跨大半個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