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本網原創

牢記囑托媒體龍江行 | 大慶油田劉麗工作室:石油精神引領創新 匠心築夢培育英纔

時間:2025-09-18 16:1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在廣袤的松遼平原上,大慶油田這片能源熱土孕育了無數英雄模范,劉麗便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18日,由黑龍江省總工會主辦的『牢記回信囑托鍛造產業鐵軍』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走進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班,見到了班長劉麗,她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黨的二十大代表。她憑借著對石油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從一名普通采油女工成長為行業內的領軍人物,並成立了工作室,為石油事業培育英纔。

  自成立以來,劉麗工作室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下,以創新為引擎,以人纔培育為核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浪潮中奮勇前行,書寫了一段段令人矚目的傳奇。

  劉麗工作室領銜人工作室下設11個專業分會,成員涵蓋生產一線35個工種,多達531人。這裡匯聚了眾多技能精湛、勇於創新的精英人纔,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卻懷揣著共同的目標——為油田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工作室聚焦技能人纔培養及生產難題攻關,探索實施『研產用』一體化創新模式、『235』培訓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研發成果1200多項,推廣應用成果10000餘件,創經濟效益1.2億元,培訓員工15000多人次。先後被評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全國五星級班組、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入選『新中國70年最具影響力班組』。

  『研產用』一體化攻克技術難題

  工作室注重發揮勞模、技師的引領帶動作用,成立了涵蓋全廠采油、集輸、油藏等35個主力工種、12個生產專業的『技師之家』。

  成員中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技能專家雲集,女成員佔比54.1%。形成了專業內集中優勢、跨系統強強聯合、多工種聯合作戰的研發模式。通過聯合攻關,工作室相繼研發了《上下可調式盤根盒》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65項,群眾性技術革新1048項。

  在解決抽油機光杆易腐蝕導致盤根漏油嚴重的問題上,劉麗帶領團隊成員每天上井觀察、記錄,查找資料、設計圖紙、反復琢磨。

  經過不懈努力,研制成功了『上下可調式盤根盒』,並進行了五代改進。這一成果使密封圈使用壽命延長了整整6倍,更換時間節省30分鍾,單井日節電11度,目前已在油田范圍內推廣600餘套,累計使油井多產油6萬餘噸。該成果獲中國石油首屆一線創新成果一等獎、第六屆全國職工創新成果獎等。

  劉麗工作室堅持把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作為創新的發力點,開展『一線巡診、專家坐診、難題會診』。

  不定期組織成員到生產現場征集攻關課題,引導大家結合實際、對癥下藥。在解決基層一個老大難問題中,采油、機械、測試等10餘名不同專業技師專家成立研發小組,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從源頭上消除了傳統設備帶來的安全隱患。

  近幾年,工作室團隊開展『管線高回壓治理、反衝洗流程改進』等疑難問題聯合攻關500多項,提出合理化建議1000多條,總結操作法50個,挖掘巧技絕活300多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600多萬元。隨著油田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步伐加快,劉麗工作室率先引入3D打印技術。

  這一前沿數字化制造工具拓寬了成員的視野,使研發的創新設計得以快速建模、成型,省略了傳統研發中革新樣品的多道加工工序,極大加快了研發速度,顯著降低研發成本,大幅提昇成果研發成功率。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創新成果模型300多件,累計節省研發費用超過百萬元。劉麗工作室還首創『研、產、用』一體化模式,徹底打通研發、生產、應用『全鏈條』。

  整合資源,分類建設,滿足成員加工生產需求。依托工作室配備必要加工設備,實現簡易革新項目即時研發、即時制造、即時應用;依托機械維修大隊創建革新制造基地,對需要推廣應用的成果進行規模化生產。目前已加工各類革新產品25批次2344件套,攻關效率顯著提高。

  廠裡為工作室開闢了革新成果示范區,統籌開展新技術、新成果的先導試驗。

  工作室經過精挑細選、逐項對比,先後共有50項292件成果在示范區進行對比應用試驗。推行革新成果試驗制度,在安全、效益、能耗指標達標後,開展多功能集合實驗,在示范區內進行磨合完善、定型推廣。幾年來,『毛辮子吊裝工具』在油田采油隊推廣應用774套,『螺杆泵井多功能電纜護管』在油田推廣應用1000多套;2023年推廣的『新型注水井在線取壓器』,實現了數字化設備復雜環境下的應用需求,在油田生產現場推廣300套,該項成果於2024年3月獲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一線生產創新基金的優秀項目,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一線創新成果二等獎。

  『階梯式』培訓打造高技能人纔隊伍

  劉麗工作室從打造高技能人纔隊伍入手,針對崗位員工不同層次、不同成長階段,實施『階梯式』培訓、『235』模式。累計培訓學員16000多人次,引領廣大職工操作新設備、學習新工藝、擁抱新技術。通過優化協同培育模式,點對點組織優秀的技能專家與技術骨乾結成師徒幫教對子,面對面進行技能幫教,使工作室成為全油田、全系統、全國技能競賽摘金奪銀選手孵化的基地。組織專家編寫《采油工》《集輸工》等教程50多套,作為石油行業標准化教科書,已被40多萬名產業工人學習使用。在工作室的培養下,389人成長為公司級技術能手,6人被評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12人被評為大慶油田首席技師,入選人數居油田之首。2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5人獲得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劉麗工作室成員積極走出去,與大港油田宮艷紅,遼河油田趙奇峰等工作室建立集團公司內部聯盟,開展學習研討、技術交流、互學互鑒等活動。

  還到石油行業、航空行業、電力行業、建築行業參觀學習,拓寬行業視野、拓展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選派工作室骨乾成員到美國休斯敦中國石油研發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交流學習,與專家學者一起帶著課題進行攻關,使工作室成員的知識領域得到了跨專業拓展,復合技能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劉麗工作室成員中半數以上是女技師、女勞模,來自采油、集輸、化驗、儀表等崗位,覆蓋了采油廠的35個主體工種。

  工作室以『女職工創新工作室』為載體,組建革新資源共用、創新經驗共享、生產難題共克的『女工匠創效聯盟』,成立『女子攻關小組』,充分調動女工精細挖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開展難題攻關、交流研討、成果推廣。2023年,在全總女工部組織下,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的七家工作室建立了女職工巾幗創新聯盟,通過搭建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女職工創新工作室跨區域、跨專業的共建平臺,促進工作室加強橫向聯合,貫通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引領更多女性產業工人投身技能報國。

  緊跟時代步伐續寫輝煌篇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劉麗工作室將緊跟新質生產力發展步伐,在『紅工衣』和『白大褂』的聯合攻關上進行積極探索和嘗試,促進科研人員與技能專家的深度融合,攻克技術瓶頸壁壘,將成果試驗及新質生產力轉化的輻射面進一步擴大。工作室將加大技能人纔的梯隊培養,以年齡、學歷、專業、崗位為要素,明確目標,制定詳細的培養規劃。積極響應省『4567』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用心深耕協作共建,從一個采油廠的『技師創新聯盟』建設入手,擴容到大慶油田『1+N』創新聯盟,再到建立龍江創新聯盟、全國女職工巾幗創新聯盟,努力將技術和創新的『朋友圈』越做越大,與行業內的各大油氣田企業、行業外的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企業開展技術交流,遠播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擦亮龍江品牌閃亮名片,為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為助力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

  劉麗工作室,在石油精神的指引下,以創新為帆,以人纔為槳,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駛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它不僅是大慶油田的驕傲,更是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的榜樣,激勵著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奉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所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