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由黑龍江省總工會主辦的『牢記回信囑托鍛造產業鐵軍』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走進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采油廠數字化運維中心,走進這個新時代產業工人創新陣地——劉可夫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這個擺滿電路板、零部件、滿牆手繪電路解析圖的工作室內,記者見到了數控運維室電工班長、首席技師劉可夫,他用23年的堅守與創新,練就了一套『望、聞、聽、試』的故障查找方法,被大家稱為油田『數維醫生』。
聊起最近參與研究的項目,劉可夫打開了話匣子。『之前油田裡的數字化儀表挺麻煩的,尤其是井間用的Zigbee通訊儀表,得和RTU配信道、網絡號纔能用,還得用各廠家的專用軟件和網關,可廠家就給2個網關,又貴又不方便,所以我們就想著做個一體機解決這問題。』劉可夫說,正在做的『工控協議配置模擬診斷調試一體機』項目,解決了破解廠家技術保密難題,自己可以讀儀表通訊信號,還有儀表要是壞了自己就可以維修,節約了時間和維修成本。
據介紹,2022到2024年,第三采油廠年均修19000多臺儀表,原來每臺要4小時,用了這機器,光減少廠家人工和采購費就省了1300多萬,淨利潤也有近千萬,還有其他增效收益。『這樣有個實用新型專利,要是在全油田推廣,能大大提昇數字化通訊適配性和故障處理效率,前景特別好。』劉可夫難掩喜悅。
說起他搞創新的『底氣』,劉可夫說,成為技術骨乾後,劉可夫開始嘗試技術攻關,但創新過程中面臨著資金、設備、團隊等多重難題。工會搭建起『劉可夫勞模創新工作室』,讓他的創新想法有了落地的『土壤』,工會積極協調企業資源,投入專項資金用於設備采購和技術研發牽頭組建『跨部門創新團隊』,從生產、技術、研發等部門抽調骨乾力量,配合劉可夫開展攻關;還與高校、科研院所對接,邀請專家為創新項目提供技術指導,破解技術難題。
在工會的助力下,劉可夫帶領團隊先後完成『精密零部件加工工藝優化』『老舊設備智能化改造』等20餘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5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多項技術成果在行業內推廣應用,累計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超千萬元。2022年,『劉可夫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行業內技術創新的『標杆』。
工會還以劉可夫為榜樣,開展『名師帶徒』『技能傳承』活動,鼓勵他將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更多青年工人。如今,劉可夫已帶出30餘名徒弟,其中10人成為企業技術骨乾,2人獲省級技能競賽獎項。在劉可夫的帶領下,勞模創新工作室早已成為淬煉創新成果的『試驗田』、培育技能人纔的『加油站』,不僅讓個人的匠心巧思轉化為團隊的攻堅合力,更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傳幫帶中薪火相傳。這背後,正是工會組織錨定發展方向、服務中心大局的有力舉措。工會搭建勞模創新工作室這樣的平臺,就是要以勞模先進為旗幟,打破單兵作戰的壁壘,把技術攻關、人纔培育、經驗傳承的鏈條緊密串聯起來,通過『頭雁』領航帶動『群雁』振翅,讓廣大職工的創新智慧充分湧流、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從一個個工作室裡誕生的技術突破,到一支支職工創新隊伍的發展壯大,龍江工人的創新能力正在持續躍昇。這些紮根產業一線的創新力量,正不斷破解生產難題、激活發展動能,為龍江產業轉型昇級添磚加瓦,為龍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