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黑龍江省總工會主辦的『牢記回信囑托鍛造產業鐵軍』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來到,新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紅旗』——通用技術齊齊哈爾二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齊二機床』)馬恆昌小組,馬恆昌小組創造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精神內核,歷經76年風雨,始終在中國工業發展中熠熠生輝,已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集體記憶。
從『開國勞模』到『全國人大代表』:祖孫三代接力書寫奮斗史詩
馬恆昌是中國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小組冒著炮火連續作業,提前5天修復17部高射炮核心配件;抗美援朝期間,他發起全國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吸引1.8萬個班組響應,並首創『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理念,實現技術革新840餘項。其提出的勞動競賽、民主管理、技術革新『三大法寶』,被譽為中國工人階級的『精神密碼』。
76年後,馬恆昌的孫子馬兵接過『接力棒』。從因私用爺爺的工具被罰站,到下崗後堅持自學、2004年正式加入馬恆昌小組,再到2012年擔任第18任組長,馬兵的成長軌跡與齊二機床的轉型同頻共振。面對數控機床技術壁壘,他白天工作、夜晚進修,成功攻克特殊曲線零部件加工難題;在承擔國家重點項目的關鍵設備部件任務時,他帶領團隊實現100%產品合格率;2023年,小組年度任務完成率提昇31%,更以多項『卡脖子』技術突破、1項通用集團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彰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硬核實力。
『精神傳承三步法』:讓老傳統煥發新活力
『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標語映入眼簾。在數控實訓車間,一臺臺數控機床有序擺放。
作為特邀講解員,馬兵手持祖父用過的游標卡尺動情講述:『當年爺爺和工友們「把圖紙貼在床頭」,創造了開爐率100%的奇跡。』這種沈浸式教育讓年輕工人深受觸動:『看到馬老在油燈下研究圖紙的照片,纔真正理解何為「工匠精神」。』
為破解傳統精神傳承難題,馬兵創新提出『精神傳承三步法』:通過『老物件講故事』喚醒集體記憶,以『勞模牆』前重溫入黨誓詞強化使命擔當,借『智能沙盤推演』融合傳統經驗與現代管理。在制造中心『雙盲評審』中,裝配班組將『工序交接卡』昇級為區塊鏈質量追溯鏈,精密加工班組以激光定位將精度提昇至0.002毫米,10項優秀成果中6項源自馬恆昌小組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改造。
『進入小組後,我的工位正對著牆上爺爺的照片,總覺得爺爺一直在看著我工作。』馬兵仿佛又聽到了爺爺的諄諄教誨,激勵他奮發有為、不斷前行。
『這場始於班組的改革,不僅讓「馬恆昌小組精神」在新時代落地生根,更為中國裝備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供了人纔支橕。』齊二機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的浪潮中,馬兵和他的團隊正以數字化為筆、以精神傳承為墨,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