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重的生產線上,『工間驛站』如同一顆顆溫暖的明珠,串聯起企業對職工的關懷。從『歇腳地』到『幸福家』,從『要我乾』到『我要乾』,這裡不僅見證著產業工人工作環境的蝶變,更折射出新時代企業與職工共成長、同奮斗的生動實踐。
『以前累了只能在設備旁湊合歇會兒,現在有了驛站,能自選飲料、吃上熱飯,還能躺著緩一緩,這感覺跟家一樣。』9月18日,在中國一重材料產業部熱處理車間旁的『工間驛站』內,鍛造工李師傅擦著汗,笑著對采訪團說道。這個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微波爐、冰箱、飲水機一應俱全,牆上的安全標語與綠植相映成趣,幾張折疊床整齊擺放——這裡正是中國一重材料產業部為一線職工打造的『溫馨港灣』。
從『歇腳地』到『幸福家』:驛站建設背後的溫度
中國一重材料產業部以改善熱加工一線職工工作環境為切入點,自去年起啟動『工間驛站』建設工程。針對熱處理、鍛造、煉鋼等『苦髒累險』工種,產業部工會組建專項調研組,深入車間與職工面對面交流。『高溫下連個喝水的地方都沒有』『設備噪音大,休息時想安靜會兒都難』……職工們的真實訴求被一一記錄,成為驛站設計的『施工圖』。
截至今年8月末,4間全新『工間驛站』及3個改造後的職工休息室已全部投入使用,覆蓋一線職工300餘人。從增購微波爐、更衣櫃,到翻新牆面、鋪設防滑地磚;從安裝節能燈具消除安全隱患,到為40餘支班組配備飲水機、電風扇……『增購、利舊、改造』相結合的模式,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以前休息室又破又舊,現在像「星級賓館」!』煉鋼廠職工王大姐指著窗明幾淨的休息室感慨道。
現場直擊:小驛站裡的『大幸福』
采訪當日,正值午休時分。在鑄造廠的『工間驛站』內,幾名職工正圍坐在桌前吃飯。『以前帶飯容易涼,現在用微波爐熱一下,吃得舒坦!』職工小劉邊說邊從冰箱取出水果。驛站角落的『創新角』尤為引人注目——牆上貼著職工提出的20餘條技術改進建議,書架上擺放著技能競賽獲獎證書。『這裡不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交流技術、碰撞火花的「能量站」!』班組負責人自豪地說。
中國一重黨群工作部群團工作室主任於勇向采訪團介紹,驛站建設堅持『普惠+精准』原則:夏季送清涼飲品、防暑藥品,冬季添置保暖用品;依托驛站開展『五小創新』競賽,激發職工創造力;定期檢查維護設施,確保『小家』始終溫暖如初。數據顯示,驛站投入使用後,廣受職工好評,驛站「安家」,讓青年更「安心」,一線技能傳承有了『生力軍』。
盡管『工間驛站』廣受好評,但產業部並未止步。『目前個別驛站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宣傳展板、綠植等軟件配套還需完善。』於勇坦言,下一步將通過加強使用管理、增設文化宣傳陣地、擴大驛站覆蓋范圍等措施,讓更多一線職工受益,探索將服務延伸至外協單位,構建『10分鍾休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