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金秋時節,大豆搖鈴、稻花飄香,全省各地搶抓晴好天氣,將豐收的糧食顆粒歸倉。
在『中國大豆之鄉』嫩江,大馬力收割機正高效地作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顆顆金黃的豆子源源不斷湧入運糧車。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農機駕駛員,張曉峰真切感受著高標准農田建設帶來的改變。
秋整地可以為土壤『舒筋活絡』,種糧大戶寇志剛一邊收獲,一邊為明年的豐收打基礎。
今年,嫩江市種植大豆764萬畝,預計11月初完成收獲。在鶴崗市,這片萬畝高產示范田也喜獲豐收。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聯合收割機馳騁過後,16行玉米就被收入囊中。經現場稱重,公頃產量超過19噸,單產提昇11%。這塊田增產的法寶之一是使用衛星遙感技術,給耕地做『CT』,生成『施肥地圖』。
在雞東縣,41萬畝水稻也迎來豐收季。為確保稻谷品質從源頭得到控制,每一粒米都達到最佳入倉狀態,企業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測量水分,在收割前為稻谷進行最後一次『體檢』。
豐收的喜悅還延展在曾經的不毛之地——鹽鹼地。在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齊齊哈爾試驗站,耐鹽鹼水稻產量創歷史,畝產超千斤。這裡的土地PH值高達9.2,新品種『齊粳8』的到來,讓鹽鹼地變成了米糧川。
金秋的黑土地,處處是豐收的捷報,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1日,全省農作物已收獲3600萬畝。各地搶抓農時,開足馬力收獲,確保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