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昔日,『鐵人』隊伍踏荒原、扛鑽機;如今,在大慶打造的數字化油田裡,運維工程師輕點鼠標便可精准操控。奮斗的姿態在變,但自主創新、跨界攻堅的精神始終延續。系列報道《我與祖國共成長》,今天走進大慶油田采油三廠數字化運維中心,看石油產業工人在數字浪潮中的匠心傳承。
劉可夫,今年46歲,他常說,他們這一代人,是大慶油田承前啟後的關鍵一代,既承接著老一輩石油人的薪火,也激發著新一代石油人的創新突破。
數字化運維,相當於給油井安上『千裡眼』和『順風耳』,工人們不用到現場測量,就能在控制中心看到井口的溫度、壓力數據。這樣的變化,是劉可夫的師傅梁成那一輩人,當年想都不敢想的。
巡井路上的鐵腳板,被仿真間裡的開關按鈕取代,變的是一日千裡的效率,不變的是代代相傳的初心。一次,為了讓采油井根據地下油況變化做到精准采集,老中青三代開始了合力攻堅。
參數的問題剛解決,新問題就接踵而至:設備檢修一停電,變頻器參數就會丟失。劉可夫和他的徒弟王鵬,一起攻克了這道難關。
師徒三代人齊心協力,讓這個團隊完成了20多項技術創新,累計為油田節約生產成本超千萬元。他們帶著鐵人精神傳承,接力奮斗,為祖國『加油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