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極撫遠的天際被第一縷晨光吻醒,黑龍江與烏蘇裡江的柔波便托起了神州大地逐漸清晰的輪廓。魚肚白天幕下,界碑堅毅的剪影在晨霧中漸顯清晰——這裡是太陽最先叩響國門的地方。
江波浩渺,流淌著赫哲人千年的漁獵傳奇。魚皮輕裹成衣,樺木巧制為舟,那是《烏蘇裡船歌》深處藏著的未曾褪色的民族記憶。伊瑪堪的古調仍在風中流轉,唱歲月成河,唱血脈如潮。
黑河的界江古渡曾是清代邊防要津,而今,俄式木刻楞房與中式飛檐在江畔相望,藍眼睛的孩童追逐著紅綢燈籠,戴花帽的老人輕盈舞動著裙裾。口岸商旅如織,黑龍江在此放緩腳步,看兩岸的炊煙在暮色中相擁成畫,看『共飲一江水』的人們把日子過成流動的詩行。
當緯度攀向極北,漠河的樟子松林開始吟唱北國的雄渾。江水在這裡拐出最美的弧線——龍江第一灣宛如林海中抖落的翡翠綢帶,灣心沙洲是大地饋贈的綠寶石。登高俯矙,林浪與江流共舞成天地間的太極圖,每一道波紋都在訴說著祖國北疆的壯闊與驕傲。
最後,讓北極光為這醉美邊境再添一抹流光溢彩。天穹鋪開星河織錦,綠焰輕旋,紫帶曼舞,將夜晚變成永恆的夢幻童話。
從遠古漁獵到星辰大海的邊境長卷,每一筆都鐫刻著:山河有界,文明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