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當傳統工業的鋼鐵洪流遇上數字時代的智能脈搏,制造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基因重組』。在哈電汽輪機廠的車間裡,一群年輕的工程師,以數據為筆、創新為墨,將父輩們的『經驗手藝』轉化為『智能算法』,讓轟鳴的機床煥發出精准高效的『數字生命』。今天,我們就走進這片青春活力迸發的智造現場。
早上八點,隨著嘹亮的衝鋒號在車間響起,哈電汽輪機廠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與傳統的產業工人不同,作為全廠400多臺設備的『數據醫生』,智能制造工程師周浩的工作從『雲端問診』開始。
用數據為設備把脈,始於企業2022年成立的智能制造室。5個平均年齡不足25歲、來自不同崗位的年輕人擔起了這個重任,為實現從『單一技能』到『系統思維』的轉型,主動『充電』成了他們必修課。
采訪中,重裝分廠的一臺設備突然報警,瞬間讓大家神經緊繃,周浩團隊通過數據變化,迅速判斷出問題所在。
更換部件後,設備恢復運轉。這群年輕人不僅能『對癥下藥治已病』,更擅長『未雨綢繆治未病』。智慧化工廠建成後,他們給機械臂裝上了『眼睛』,為機器人定制了『手指』,設備因此變得『靈活又聰明』。
小到零件的重新設計,大到工藝的整體提昇,在這群工程師的努力下,哈電汽輪機的葉片智能化加工、重型裝備加工裝配數字化等4個車間獲評省先進級數字化車間,關鍵設備數控化率超過90%,全員勞動生產率提昇近36%,產品不良品率降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