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25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辦規〔2025〕8號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2025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10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5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
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攻堅工作要求,堅持農用優先、就近利用、多措並舉、發展產業,推進『一主兩輔』利用,即以秸稈還田肥料化利用為主,能源化、飼料化為輔,鞏固生物質電廠秸稈利用能力,實施秸稈飼料化利用專項行動,強化科技服務保障,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探索建立可推廣、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機制,引領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2025年度,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其中,北大荒農墾集團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森工、監獄等中省直單位的農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行屬地化管理。
一、重點任務
(一)加強作業任務落實和服務對接。以縣鄉為單位深入摸排農作物播種面積,精准制定秸稈綜合利用計劃。以村為單位,嚴格落實秸稈還田離田作業計劃。分作物落實,突出抓好玉米和水稻秸稈作業;分區域落實,突出抓好禁燒區內秸稈作業;分主體落實,依托規模化經營主體,突出抓好散戶秸稈作業。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規模經營主體先行、農機合作社帶動散戶、社會化服務整村對接、大型農機跨區作業、墾地合作推廣北大荒模式等方式,加強還田離田作業主體與鄉村兩級對接,按時序千方百計加快作業進度。
(二)推進秸稈科學規范還田。嚴格執行秸稈還田標准和操作程序,控制留茬高度,同步進行粉碎拋撒。分區域分作物推廣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模式,旱田重點推廣以秸稈翻埋、少耕免耕覆蓋還田等技術集成的『龍江模式』,水田重點推廣以秸稈翻埋、旋耕還田為核心的『三江模式』,促進秸稈科學規范還田技術覆蓋到位。協同推進秸稈腐熟、生產有機肥和畜牧養殖過腹等間接還田方式,發揮好秸稈還田的耕地保育功能。
(三)加強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和供需銜接。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鼓勵發展企業自營、農民合作社兼營和經紀人專營等收儲運服務網絡,提高秸稈規模化收儲和供應能力,提昇離田效能。轄區內有建成投產且運行穩定的生物質發電廠和大型秸稈利用企業的縣(市、區),指導大型秸稈產業化利用企業、村集體、秸稈離田作業主體等開展合作對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秸稈供需銜接,保障企業秸稈原料供應。嚴格執行離田作業標准,推廣應用先進裝備,從源頭上減少秸稈離田帶土量。把秸稈離田作業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內容,降低作業成本。
(四)加快秸稈產業化利用。推廣秸稈清選揉絲、破壁處理、菌?發酵、顆粒壓塊飼料、全日糧配方等先進適用技術,提昇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技術水平,培育壯大秸稈養畜產業,加快秸稈飼料轉化增值。推廣秸稈打捆直燃、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熱解氣化等利用技術,發揮現有生物質電廠、生物質鍋爐、秸稈壓塊站等能源化項目的秸稈轉化作用,積極探索秸稈生產綠色甲醇、纖維素乙醇等先進液體燃料技術,拓寬秸稈能源化利用途徑。推動以秸稈為原料進行編織加工,生產清潔制漿造紙、降解膜、生態板材、非糧生物基材料,以及用於食用菌栽培、秸稈育秧盤生產、花木基質、草坪基料等,促進高值化利用、產業化發展。
二、扶持政策
(一)秸稈全量還田作業補助。對在我省行政區域內(不含北大荒農墾集團,森工、監獄等中省直單位的農場實行屬地化管理,下同)開展秸稈全量還田作業的農機戶、農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作業主體,玉米秸稈翻埋還田作業(作業深度達到30厘米及以上)省級每畝補助30元,水稻秸稈翻埋還田(作業深度達到20厘米及以上)、旋耕還田作業(作業深度達到15厘米及以上)省級每畝補助20元。相關作業方式需經省農機管理調度指揮平臺監測合格,縣、鄉、村公示無異議。
(二)秸稈離田補助。對31個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每個縣(市、區)安排不超過280萬元用於秸稈離田補助。為做好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對『兩市兩縣(哈爾濱市、綏化市、肇州縣、肇源縣)』范圍內的非重點縣,每個縣(市、區)安排不超過200萬元用於秸稈離田補助(其中,哈爾濱市南崗、道裡、道外、香坊、平房、松北等6個區視作1個縣,由市級統籌安排使用)。秸稈離田補助資金由縣級明確具體補助方向、范圍和標准,分別報省、市農業農村部門後實施。
(三)重點縣專項任務補助。對31個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每個縣(市、區)安排25萬元,用於秸稈還田生態效應監測,主要農作物草谷比、秸稈可收集系數調查測算。秸稈還田生態效應監測工作,各重點縣要結合主要種植模式,聯合具備相應監測能力的科研單位、高校開展。
各市(地)、縣(市、區)統籌用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中央相關補助資金,共同發力支持秸稈還田。鼓勵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出臺配套政策,將各項補助政策重點向秸稈禁燒區、城市建成區常年主導上風向地區,以及禁燒管控難度較大的重點地區傾斜。
三、責任分工
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化利用、秸稈機械化還田指導工作,聯合科技部門負責相關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鞏固提昇生物質電廠秸稈消納能力,做好生物天然氣等能源化利用指導和項目謀劃推進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項目謀劃推進和指導工作。財政部門負責按照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根據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做好資金籌措和撥付工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秸稈禁燒管控工作,發揮秸稈禁燒管控對於秸稈還田離田作業的積極促進作用。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給予支持,做好項目用地審批工作。稅務部門負責落實增值稅即征即退和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等秸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電力部門負責落實對秸稈撿拾、切割、粉碎、打捆、壓塊等初加工用電按農業生產電價執行等政策。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黑龍江金融監管局等金融部門負責引導全省銀行機構給予符合條件的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貸款政策支持。各市(地)、縣(市、區)要落實屬地責任,實施『一把手』工程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壓實各級『田長』責任,把秸稈還田離田工作任務落實到人、包保到戶、管控到地塊。
四、保障措施
要強化工作推進,發揮基層黨組織、駐村工作隊作用,組織動員農民群眾統一思想認識,全面完成秸稈還田離田任務,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嚴格落實農業農村部秸稈資源臺賬系統數據采集和質量控制要求,加大數據抽查核實力度,確保數據真實可靠。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多種手段,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大力宣傳補助政策和實用技術。要加強資金監管,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補助資金提前下達到各重點縣,納入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管理。省級財政補助資金采取『先實施、後補助』方式結算。各市(地)、縣(市、區)承擔本級相應支出責任,保障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正常開展,做好與現行其他補助政策銜接,同一作業方式不得重復享受相關補助,有過火痕跡的地塊不能獲得還田作業補助。對於面向農戶的補助,全部納入全省惠民惠農財政補助資金『一卡通』發放監管服務平臺進行發放。對於兌付企業等市場主體補助資金,根據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核實確認結果,由省農業農村廳采取直接兌付方式予以支持,確保專款專用。省級對各地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價,並與今後重點縣安排和資金分配掛鉤。提倡鼓勵引入第三方服務監管等方式,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加大資金管理與使用問責力度,防止出現資金管理不規范、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滯留沈淀等問題。對虛報冒領、擠佔挪用、閑置浪費補助資金等違規違紀行為,依規依紀依法處理處罰,追責問責,確保資金安全運行。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至2025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周期補助政策兌現結束後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