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以水為脈 聆聽青春與山河的『雙向奔赴』

時間:2025-10-15 00:48:38  來源:荔枝新聞中心  作者:

  江蘇擁江抱海、河湖縱橫,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水文化教科書』;而河海大學建校110年的育人歷程,則是書寫了一部『治水興邦』的奮斗史詩。10月12日晚,這堂在河海大學舉行的大思政課,用一個個現實場景觸摸潺潺水脈,用一個個奮斗故事串聯家國記憶,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在共情與共鳴中堅定理想信念,在觸動和感動中錘煉過硬本領。

  水利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千秋大業,建校110年來,河海大學累計培養了超30萬名水利領域專業人纔。校長鄭金海深情講述了『哪裡有水,哪裡就有河海人』的傳奇佳話,演員侯勇藝術化演繹老校長嚴愷水利報國故事,展現河海人始終與國家同頻共振的使命擔當。張建雲、鈕新強、顧明等知名校友現場分享參與重大水利建設的奮斗感悟,激勵學子踐行至誠報國初心。

  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1978級校友張建雲說:『水要抬40多米,靠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上最先進的13級泵站,就好像修了13層的電梯,讓長江水一路北上。到目前為止,南水北調工程已經從長江調水800多億立方米到北方,讓北方1.8億多人喝上了好水。我們可以自豪地講,中國的跨流域調水技術是世界第一的。』

  今年是紅旗渠總乾渠通水60周年,演員林永健和修渠人及其後代沈浸式再現當年戰天斗地的感人故事。一線水利工作者圍繞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江豚保護等主題,現場分享護水興水故事。歌唱家殷秀梅與朗誦藝術家陳鐸、演員劉敏濤共同演繹《長江之歌》,禮贊新時代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的生動實踐。

  烈士張運仁之子、紅旗渠建設特等模范張買江說:『我是13歲被母親送上紅旗渠,我最難忘的是我們修了10年渠,把渠修好了,把水引回來了,咱們中國人還有什麼坎兒不能過去!』

  活動現場,一個個生動的分享和感人的故事,讓『愛國』有了更鮮活的注腳,也讓『奮斗』成為青春最響亮的回答。奧運冠軍張雨霏、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結合自身經歷,用青春熱血的拼搏故事激勵年輕學子逐夢新時代。江蘇十三市『蘇超』球隊代表齊聚一堂,展現活力滿滿的幸福中國、快樂足球。貴州省榕江縣委書記徐勃和武警官兵代表馬東昇,動情講述『村超』快速復賽背後的魚水情深故事。

  奧運冠軍張雨霏說:『身後有祖國的托舉,我們這代年輕人本就該獨立前行,把前輩的拼搏精神接過來,把開拓未來的使命扛在肩上。』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九三閱兵戰旗方隊擎旗手王宸一、參閱代表嚴鵬飛和藝術工作者再現『劉老莊連』的英雄詩篇,青年學子在高揚的戰旗下感悟山河無恙背後的精神豐碑。演員劉昊然結合《南京照相館》和九三文藝晚會的參演經歷,鼓勵年輕人用平凡中的堅守和奮斗,匯聚激蕩時代的洪流。

  河海大學2025級本科生呂鈺琦說:『我們內心非常激昂,也讓我們前進的方向更有目標。』

  河海大學2023級本科生謝淞說:『我當時挺驕傲的,成功的道路上有些經驗是共通的,所以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