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資訊

墾地合作『環環相扣』生『金豆』

時間:2025-10-15 16:29:09  來源:  作者:

  近年來,佳木斯同江市持續深化墾地共建合作機制,將北大荒的先進管理模式和高標准種植技術引入到鄉鎮農戶的生產實踐中,在大豆的『種、收、整』環節打出『連環套』,不僅實現了豐收,更『合作』出了來年新希望。

  在同江市臨江鎮富川村的高標准大豆示范田收獲現場,大型收獲機往來穿梭,金燦燦、圓滾滾的大豆從出糧口傾瀉而下,落入運糧車中,緊隨其後的大型整地機車『無縫銜接』,勾勒出一幅『秋耕沃野、顆粒歸倉』的壯美秋收圖。

  秋收工作有序推進,技術指導緊隨其後。在種植戶王永勝的田裡,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管朱建文利用收獲間隙開設『田間課堂』,圍繞『收茬』環節的科學把控,對王永勝進行手把手指導,幫助其精准掌握技術要點,在確保豐收的同時,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同江市臨江鎮富川村種植戶王永勝說:『種地這些年,農場可沒少幫我!有一回我豆葉上生了蟲,也看不出是啥蟲,趕緊給技術員打電話。人家不一會兒就到了,直接下地看蟲配藥,很快就把蟲治住了。我這心裡頭啊,又踏實又高興!』

  據了解,這塊高標准大豆示范田是同江市與北大荒集團墾地合作的重要模塊,也是北大荒『五良融合』落實地方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臨江鎮積極與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構建『農場技術+地方協調』的合作模式,把從耕到收的標准化技術落到田間耕作上:春季用200馬力以上機車深翻30厘米,打破犁底層,蓄住『?情底子』;夏季選用耐密良種,配合氣吸精播機實現單粒下種,畝保苗2.7萬株,構建『高產架子』;秋季待籽粒水分降至15%以下再啟動機械直收,把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實現大豆的『顆粒歸倉』。這套『耕、種、管、收』全鏈條精准閉環管理,正是大豆高產穩產的核心密碼。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管朱建文說:『我們提供『從種到收』的全流程方案,從『第一粒豆種』管到『最後一塊地』的整理,就是地該怎麼種,苗該怎麼管,豆子該怎麼收,到最後秋天該怎麼翻、怎麼松土纔能讓土壤更肥,這一整套下來,較傳統小畝模式,畝增產40斤左右。』

  墾地合作種好糧,更育出了黑土地上的新希望。如今,同江市的墾地合作正從『豐收助力』變成『長效機制』,讓黑土地上的每一寸農田都能在科學協作中長出『好糧』、育出『新盼』,也讓同江的豐收故事一年又一年延續下去,持續書寫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單庚辰 梁晨)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