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讓城市有『面子』更有『裡子』 建設韌性城市行動方案發布

時間:2025-10-20 07:57:34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大力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

  行動方案明確,探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夯實城市治理數字底座,築牢城市安全新防線,創新城市民生服務新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城市安全發展,助力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到2027年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項重點任務取得明顯進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其中,行動方案細化了各部門落實舉措,梳理9大類、32項具體任務。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吳璟:此次行動方案的最大亮點在於可落地和系統化,針對過往重建設輕治理帶來的問題,精細拆解為9大類、32項具體任務。這種從目標到任務的系統規劃,讓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韌性城市改造的各個步驟都有章可循。此次的方案還重點突出了不同部門和不同領域間的協同治理、系統施策,讓韌性城市建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

  韌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統在遭遇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各類外部衝擊與內部風險時,能夠有效承受衝擊壓力、快速啟動應急響應、及時恢復核心功能,並通過持續積累應對經驗、完善治理機制、昇級技術手段,不斷提昇整體抗風險能力的現代化城市。此次《行動方案》中將『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列為重點任務之一,關注城市建設從『面子』到『裡子』的深化。

  提昇城市治理效能築牢城市安全防線

  當前,我國城市化已進入平穩發展期,因此之前所積累的問題逐步顯現,大量建築進入『中老年』服役期,不少城市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功能退化,成為城市安全的薄弱環節。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吳璟:此次方案進一步強調多領域協同共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融合為依托,未來有望打破不同領域間潛在的壁壘。在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聯動等關鍵環節,各領域將借助先進技術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作業,形成強大合力,提昇城市治理效能,精准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築牢城市安全防線。

  《行動方案》明確,要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並通過研究利用平臺開展城市綜合風險評估,統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增強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此外,《行動方案》在推進車路協同設施建設、提高物流配送及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持續推進智慧停車等方面,也明確了工作內容。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