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10月23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黑龍江省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有關情況。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偉作主旨介紹。
劉偉說,『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這不僅是對我們自然稟賦的禮贊,也是對龍江發展路徑的生動詮釋。綠色是龍江最美的底色,更是我們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與競爭優勢。全國最大的連片森林、最大的界江黑龍江、最大的淡水界湖興凱湖,綠水青山與冰天雪地共同繪就的壯麗勝景,已讓龍江成為大家心中的『生態頂流』,更成為越來越多人向往的『寶藏打卡地』。這些稀缺而珍貴的生態資源,正構築起龍江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底氣與綠色生產力。
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全面建設綠色龍江的部署,紮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龍江實踐,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經過不懈努力,『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6年獲評國家優秀,出門見藍、推窗見綠,江邊看魚、田園賞花,這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正是我們交出的一份厚重『生態答卷』。我們聚焦四方面,推動生態環保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一、以『生態防線』提昇『民生高線』,繪就幸福龍江的溫暖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始終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環境問題作為頭等大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常態藍』成為天空新標簽。通過推進清潔取暖、淘汰燃煤小鍋爐等舉措,2024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較2020年提高1.3個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0.6微克,『龍江藍』變成了手機相冊裡常存的『天空壁紙』。『清澈水』描繪北國新畫卷。連續三年開展以松花江流域為重點的入河排污口整治,2024年全省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較202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松花江乾流水質改善為優等級並穩定保持三年。一度難覓蹤跡的鰲花、烏蘇裡白鮭等珍稀魚類重現松花江,人水和諧的北國風光吸引著八方來客。『健康土』守護家園安心田。我們基本實現了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市縣全覆蓋,125個縣區給耕地『貼標簽』,土壤環境質量按類劃分並實行分類管控。完成1800多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和3000多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從源頭上防治農田土壤的污染,讓鄉村『顏值』與『氣質』同步提昇。
二、以『生態價值』催化『經濟增量』,激活綠色發展的龍江引擎。綠水青山不會自動轉化為金山銀山,關鍵要做好『轉化』文章。我們把綠色寫進發展的基因裡,系統推進綠色動能轉換。一方面,做好環保源頭引領的『服務文章』,建立了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和環評提前介入,從源頭引領產業綠色布局,催生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另一方面,我們積極推動綠色動能轉換,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以來,我省99家重點排放單位積極參與,大興安嶺生態林造林碳匯項目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林造林碳匯項目,年均減排二氧化碳6000餘噸當量,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變成『綠色銀行』。
三、以『生態法治』劃定『發展邊界』,樹立依法治理的龍江實踐。高質量發展必須有明確的規則和邊界。我們堅持用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緊密結合省情特點進行『量身定制』。我們先後出臺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防治等一批富有龍江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和15項地方標准,創新建立環境司法聯動、流域生態補償、環保信用評價等制度『組合拳』。通過生態環保督察和監管執法狠抓突出問題整治,為高質量發展守底線、護紅線、明邊線,推動綠色發展行穩致遠。
四、以『生態智慧』賦能『治理變革』,貢獻科技護綠的龍江探索。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挑戰,我們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效能。目前已經建立的環保數字督察、松花江乾流視頻監控監測等數智化平臺,依托大數據、雲計算、AI智能識別等技術,實現了對環境數據的實時采集、高效分析與智能決策。這一『智慧環保』體系實現了對環境的實時感知、智能預警和精准治理,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從『人防』向『技防』『智防』昇級。這不僅是技術手段的創新,更是基於對未來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模式的積極探索。
最後,劉偉說,『十四五』收官在即,我們的答卷既書寫在龍江的藍天碧水之間,更體現在未來發展的信心基石之上。面向『十五五』新征程,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建設更美的黑龍江,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持續釋放生態紅利、賦能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龍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