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8日上午,武荊宜高速漢江特大橋順利完成主塔封頂,這也標志著大橋進入加速推進橋面、斜拉索建設的全新施工階段。
上午十點,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通過輸送泵進入高達187.7米漢江特大橋主塔塔頂,宣告特大橋主塔正式完成封頂。作為國內最大跨徑無輔助墩組合梁獨塔斜拉橋,漢江特大橋全長660米,全線只有一座主塔,高度相當於60多層的摩天大樓。一座主塔牽拉兩端橋體的同時,還需要克服漢江江心的復雜地質及風浪條件。


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的東西大通道,武荊宜高速公路建成後將無縫銜接武漢、成渝城市群,進一步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與西部地區的互聯互通。
我國科考隊圓滿完成北極載人深潛任務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依托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國際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載人深潛作業母船『探索三號』及『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執行北極載人深潛任務的科考隊,27日順利返回。
北極載人深潛科考隊於今年7月22日從三亞出發,會同『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共赴北冰洋海域執行深潛任務。其間,科考隊在北冰洋作業56天,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考察和試驗,『奮斗者』號完成43個潛次作業任務。同時,『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完成了我國首次北極冰區下潛,並與『奮斗者』號進行了水下協同作業。在海冰覆蓋率大於80%的中央海盆,科考隊進行了國際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載人深潛科考,最大下潛深度5277米。


本航次開創了在密集冰區『船潛協同』的移動式冰潛新模式,使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極密集海冰區進行連續載人深潛的國家。科考隊采集了一批珍貴的水體、沈積物、岩石和生物樣品,獲得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將為深入研究北極氣候快速變化等提供重要科學支橕。
我國首個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出現新突破
28日上午,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孟底溝、牙根一級兩座大型水電站將實現同步大江截流。兩座大型水電站同步截流在雅礱江流域屬於首次,標志著我國首個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電站進入到主體工程施工新階段。


兩座電站是雅礱江中游的骨乾力量。孟底溝水電站裝機240萬千瓦,是雅礱江流域在建最大水電項目,能帶動自身規模1.6倍的風光新能源開發;牙根一級水電站裝機30萬千瓦,是巨型水庫兩河口的『最佳搭檔』。能充分釋放上游水庫調節能力,讓每一方水都發揮出最大效能。兩座電站合力,每年可節約標准煤3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0萬噸,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全國首座40萬噸乾散貨數智碼頭在青島投產
山東青島港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正式投產,這個碼頭是全國首個40萬噸級乾散貨數智碼頭。
27日中午,來自巴西的『雙子座』輪在青島港正式開啟接卸作業,這也標志著青島港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正式投產,全年可提昇港口通過能力1600萬噸。

截至去年底,我國40萬噸級及以上碼頭共7個,本次青島港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的投產,也標志著我國北方地區擁有了首座雙40萬噸礦石碼頭配置的港口,搭建起一條『全天候、高效率』的鐵礦石運輸大動脈。為提昇作業效率,碼頭集成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可實現卸船、裝車、混配等自動化流程。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口岸今年出入境人員總量突破3000萬人次
上海機場邊檢站發布數據,截至2025年10月27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口岸今年出入境人員總量突破3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9.8%,較去年提前58天突破這一大關,穩居全國空港口岸首位。
據統計,在出入境人員中,外籍人員超840萬人次,同比增長41%,其中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來華人員數量位居前列。免簽入境外籍人員近230萬人次,佔入境外國人總量的半數以上。

為提昇外籍人員通關體驗,上海機場邊檢站不斷優化勤務模式,實時分析客流並動態調整查驗通道設置與數量,同時推行『入境外國人前置分流+過境申請前置審核+入境過境同臺辦理』新模式,減少旅客候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