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賽道,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向。貫徹落實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黑龍江省正著力優化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依托豐厚的創新資源與雄厚的科教實力,黑龍江已成為未來產業孵化的沃土,並在多個領域展現出『領跑』態勢。《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贏在『未來』》,今天聚焦黑龍江如何發力未來能源賽道,構建零碳綠色能源體系。
風與光,在此凝結為驅動未來的『工業血液』,核心是一條創新設計的閉環『綠色能源轉化鏈』:風電、光伏捕獲清潔電力,綠電電解水制取『綠氫』,再讓綠氫與氮氣、二氧化碳合成,最終產出綠色合成氨與綠色甲醇。真正實現『從自然中來,到產業中去』。
這座『綠色工廠』,既是經濟引擎,更是生態衛士:年產值突破20億元的同時,全生命周期碳減排率達86%,相當於每年為地球『減負』300萬噸二氧化碳。項目先後入選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能源局技術攻關試點,成為全國能源轉型的『龍江樣板』。
然而,風光的『間歇性』與電網的『穩定性』,始終是新能源大規模並網的難題。此刻,在哈爾濱鍋爐廠的車間裡,一場傳統能源向『靈活調節樞紐』的轉型正悄然發生,全球首臺套鍋爐耦合煙氣熔鹽儲能項目的核心設備,正接受最後的質檢。
這看似『一步之遙』的突破,哈電鍋爐走了14年。這項全球首創的工程化技術,闖進了『耦合煙氣熔鹽儲能』的無人區,他們打破火電機組只能發電的固有認知,讓傳統煤電變身『風光伴侶』,使我國在熔鹽儲能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如果說儲能技術解決了能源『存得住』的難題,那麼終端電驅技術的突破,則回答了能源『用得好』的命題。在哈爾濱理工大學的實驗室裡,一場關於『動力心髒』的變革正在上演——蔡蔚教授團隊研發的輪轂電機,即將搭載新能源汽車,駛向未來。
『發卡式』扁線繞組、高效散熱結構……一系列原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讓中國新能源汽車有了『自主脊梁』。而蔡蔚團隊的目光,早已超越汽車領域。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龍江電驅動』,正勾勒出覆蓋陸、海、空的全域綠色出行圖景。而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席卷全域、聚焦綠色、高效、智慧的能源變革,正以前所未有之力縱深推進:氫能、熔鹽儲能、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密集落地;多能源協同原位轉換、高安全性全釩液流儲能等前沿技術緊鑼密鼓攻關、持續突破…而當這些閃耀著創新光芒的技術『種子』亟待破土成林,黑龍江正以戰略遠見為其厚植沃土。依托《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劃》,全省聚焦未來能源等六大方向,全面對接國家布局,立足科研與產業優勢,精耕18條高增長賽道。從單點璀璨到全域生輝,黑龍江正以前瞻布局與堅實步伐,引領著這場綠色浪潮奔湧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