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奮進『十五五』|讓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成色更足

時間:2025-11-12 15:18:0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制圖:彭章霞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十四五』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5.6億人次;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連續4年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5年間,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人民幸福生活的溫暖底色更加鮮亮。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列為主要目標之一。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質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發展是增收的前提,增收是發展的動力。『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首先得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收入增長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纔會越來越足。

  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強化對企業吸納就業的支持。同時,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破解『有人沒活乾、有活沒人乾』的結構性就業矛盾。此外,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

  另一方面,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從『一小』的撫養教育到『一老』的就醫養老,從老舊小區改造到勞動者權益保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能更好調動發展積極性,創造更多有效需求。持續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增加就業、擴大內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

  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有了物的全面豐富,還要有人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以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更多資源『投資於人』,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多個城市發布人纔新政,涵蓋創業補貼、稅收減免等全方位『福利包』,這是『投資於人』;推進綠色產業發展,讓大家呼吸更新鮮的空氣、吃上更放心的食品,也是『投資於人』;發放育兒補貼,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同樣是『投資於人』。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區差異顯著,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面對一般國家實現現代化通常會遇到的問題,還會遇到大國獨有的挑戰,這決定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絕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項需要歷史耐心與戰略定力的系統工程。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立足基本國情,平衡社會利益,既積極回應群眾期待、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又充分考慮發展實際和可持續性,確保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一步一個腳印地提昇人民生活品質。

  點滴的民生『小事』,是關系國家發展的『大事』。認真對待每一個朴素的民生願望,就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成色更足。(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