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國際范兒

時間:2025-11-22 13:16:2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十四五』時期,北京以首善標准成功服務保障了15場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累計接待國賓和重要外賓近2萬人次,新設外資企業超過8000家,累計布局國際學校100餘所,啟用國際醫療試點機構18家……

  千年古都,如何以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科技創新成果,彰顯大國首都國際風范?北京在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國際交往中心的路上還需要做什麼?記者近日采訪了在京外國商會代表和專家學者。

  宜居宜游彰顯北京巨大吸引力

  去年,德國人歐陽利文來到北京,就任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一年的時間,他愛上了北京的一條河。

  中國德國商會所在的辦公大樓對面就是亮馬河。有時候,他的午餐就在亮馬河畔的餐廳解決。在北京他最喜歡的德國餐廳也離亮馬河不遠。『亮馬河是一個很棒的地方,這片地區很有吸引力,所有從德國來訪的伙伴都會被這裡的環境和沿河設施驚艷到。』他說。

  一條河因城市更新而『蘇醒』,讓人們看到北京國際化的城市基調。隨著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實現18公裡濱水綠道全線貫通,這裡已經成為中外人文交流、民間交往的城市會客廳。無論是沿河跑步的人群中,還是夏天在水上體驗槳板的身影裡,甚至是河畔的市集中,都能看到不少『洋面孔』。

  『十四五』時期,北京以『一核、兩軸、多板塊』空間格局為引領打造國際交往特色區域和設施,亮出更多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風貌的國際交往場所和環境。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既是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更是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引聚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國際會展等高端要素,提昇資源融通配置能力。

  對歐陽利文來說、對德國企業而言,吸引力不只是一河一景、一餐一食。『作為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我們能感受到北京的眾多優質教育資源為其技術發展提供了保障。』他說,北京早已擺脫過去傳統工業模式,正穩步構建知識驅動型經濟體,其國際吸引力也會因此進一步提昇。

  談及在哪些領域可以拓展合作,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強項——人工智能。他說,人工智能作為北京的主要戰略方向,不僅對出行方式、金融業以及消費方式產生影響,更會在機械化和工業化場景中得到應用。

  在前不久發布的《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2025》中,北京連續三年在中國參評城市中保持第一。『北京宜業環境持續優化,全球創業生態指數位居亞洲前列,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創新活力顯著,彰顯綜合實力。』參與這份報告編纂的德勤中國華北區合伙人馬飛駿說,北京入境游快速復蘇,疊加空氣質量大幅改善,宜居宜游優勢凸顯,這些都彰顯出北京的巨大吸引力。

  需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落地

  朝陽區東湖國際中心A座,一座寫字樓國際范兒十足。在這棟樓裡,有13家國際科技組織的全球或地區總部。兩年前,全國首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在朝陽區揭牌。

  放眼北京,在京國際組織數量目前已增至127家,較『十三五』末增長32%。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是國家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也是全球資源要素配置的關鍵節點。通過眾多國際組織的龐大網絡,北京可以鏈接全球資源,也讓更多『中國聲音』從北京發出。

  『在「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的排名中,北京國際組織聚集度與紐約、倫敦等歐美核心城市存在差距,需進一步提昇全球治理參與度。』馬飛駿解釋,國際組織是提昇城市全球影響力的核心載體,建議北京通過布局建設國際組織聚集區,提昇國際事務話語權,強化在全球治理中的樞紐作用。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也能促進高端人纔、技術資源集聚,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昇級。

  在馬飛駿看來,北京吸引國際組織落地,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出臺更具針對性的專項政策包,涵蓋設立流程簡便、辦公場地支持、人員往來便利等內容,重點加大對科技、綠色、經貿等領域國際組織的引進力度;依托北京科技創新與總部經濟優勢,推動國際組織與本地產業深度合作,形成『政策支持+產業聯動』的雙向賦能格局。布局國際組織聚集區,也要從硬件上加快基礎設施昇級,完善國際會議中心、跨境數據中心等專業設施;軟件上應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簡化國際組織注冊、運營流程。

  『近悅遠來』的前提是便利化人性化

  在首都和大興兩大國際機場設立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在全國率先實現外籍人士憑護照網上辦理社保、醫保等各類事項,支持使用維薩、萬事達等境外銀行卡『拍卡過閘』乘坐地鐵……

  『近悅遠來』,前提是便利化、人性化。近兩年,北京推出『一攬子』服務措施,讓外籍人士在京生活更便利。『無論外籍人士是初來乍到,還是頻繁訪問,語言互通和相關平臺的易用性都很重要。』歐陽利文格外看重一些便利外籍人士的數字化措施,既能幫助常住者安心紮根,也能讓來訪者感受到北京的熱情。

  目前,外籍人士在就醫掛號、辦理證件和一些政務服務辦理上還存在一些痛點,尤其是針對外籍人士的『一網通辦』和『掌上辦』還不完善。此外,部分便利舉措在基層執行環節的覆蓋范圍與效率需進一步提昇。

  『十四五』時期,本市在開設英文版114預約掛號平臺、外資企業開辦『全程網辦』、昇級擴容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等方面已經開始探索。馬飛駿建議,北京應該深化數字化服務覆蓋,推動多語種智能客服、涉外政務線上辦理等功能向更多領域延伸,尤其在醫療預約、交通出行、企業注冊等高頻場景實現全流程數字化。

  『除了提昇外國人在京支付、通信的便利度,有些方面還要再進一步。』馬飛駿舉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有大量跨國企業需要辦理相關業務,跨境服務互聯互通就顯得格外重要。北京可以通過優化國際支付結算便利度,提昇境外通信服務的穩定性與性價比,打通跨國服務『最後一公裡』。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