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嘿!黑土地】秸稈的『魔法』

時間:2025-11-22 22:12:54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東北時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國家出臺的《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設定了目標任務,到2025年實施1億畝黑土耕地保護。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的黑土耕層厚度增加了近1厘米,這份關乎『中國飯碗』的豐收答卷是怎樣寫成的?今天起,本臺《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嘿!黑土地》,記錄為黑土地加油蓄力的故事,來看第一集。

  秋收剛過,北大荒新華農場就請來了中國科學院專家團隊,為黑土地出『體檢報告』。過去這裡一下急雨就會造成黑土流失,讓農場人很是心疼。現在,當地用上了暗管排水犁技術,相當於給黑土地做了一臺『引流手術』。在田間,大馬力拖拉機正牽引著暗管犁具,將長長的白色水管埋進地下50厘米深處。

  保護黑土地,治標更要治本。暗管排水+秸稈還田的模式,幾年時間,讓排水差、肥力低的白漿土徹底『脫胎換骨』。

  張萬奇口中有『魔法』的秸稈,已經從過去的廢棄物,變成越來越多人心中的寶貝。在北安市宇新合作社,王福貴父子倆正指揮著大農機,一邊收獲,一邊開展秸稈還田作業,秘訣就是兩個字,深翻。

  今年,宇新合作社種出了噸糧田,迎來大豐收。放到四年前,他們做夢都不敢想。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發的『龍江模式』,讓王福貴爺倆下決心拍了板,拿出300萬元更換大農機,秸稈還田整地深度從15厘米增加到40厘米,曾經變薄、變硬的黑土終於重新泛起了油光。

  今年,黑龍江省完成秸稈還田面積一億3千多萬畝,佔作物種植總面積的近六成。龍江縣地處風沙乾旱區,土地風蝕、水蝕格外嚴重。同樣是為黑土地『加油』,這裡的莊稼老把式找到了秸稈的新用法。

  這種不用深翻的保護性耕作模式,每年能減少4次農機具進地,節約成本的同時,也抑制了水分蒸發,讓土壤肥力持續提昇。

  2021年以來,黑龍江省累計投入超1500億元保護黑土地,高標准農田建設、秸稈還田、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等措施全面落地。2024年,全省監測區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每千克42.6克,比2022年增加0.2克;耕層厚度24.16厘米,比2022年增加了0.96厘米,呈現穩步提昇趨勢。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