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時政要聞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非凡『十四五』】特高壓輸電網越織越密 築牢能源安全基礎

時間:2025-11-23 10:16:5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十四五』時期,我國持續加快特高壓工程建設,一張覆蓋東西南北的超級電網加快成型,在大幅提昇能源電力跨省跨區輸送能力的同時,能源安全的基礎更加夯實。

  一秒鍾,『西電東送』輸送的電量達到2.9萬度,一年總送電量超過9200億度,能滿足全國超過一半的家庭用電需求。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要加快打造一批清潔能源基地,提高特高壓輸電通道利用率和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十四五』期間,我國開工建設19條特高壓工程,佔到總數近一半,五年裡,跨省跨區輸送的總電量超過8.8萬億度,一個以特高壓為骨乾網架、區域間高效互聯的能源『大動脈』有力支橕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能源安全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做大做強一批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提昇『西電東送』能力。『十四五』期間,總書記深入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考察,主持召開重要會議,部署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核心產品迭代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加大力度規劃建設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力支持建設清潔能源外送通道、完善特高壓主網架,推動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發展。五年間,我國特高壓工程總投資超過3800億元,特高壓發展邁上快車道。

  白鶴灘水電站,奔湧的浪花轉為源源不斷的電能。7毫秒內,就有1600萬千瓦清潔電流沿特高壓『空中走廊』直抵江浙。『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在能源資源富集的北部和西部地區規劃建設了九大清潔能源基地,特高壓輸電工程成為清潔能源遠距離輸送重要的『電力高速路』。

  五年間,一批世界上輸送容量更大、輸送距離更遠、技術領先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相繼投產,河西走廊的風電、准噶爾盆地的太陽能、金沙江的水電,通過一條條『電力高速路』送往用電需求巨大的中東部地區,助力重塑中國能源版圖。2024年我國跨區特高壓直流輸送清潔能源電量已達約4200億千瓦時,比『十三五』末增長70%,佔比接近60%。

  一個個超級工程的背後是國產化率100%的硬核科技。海拔4750米的雪域高原,『八腿式』門型鐵塔能扛住60毫米厚的覆冰,讓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工程得以跨越多座環境惡劣的雪山;金沙江畔,柔性直流工程如同給電網裝上『智能方向盤』,讓波動性極強的水電可以平穩穿越2000公裡。如今,中國企業主導制定了全球超過8成的特高壓技術規范,特高壓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

  這不僅是物理距離的跨越,更是能源資源配置能力的革命性提昇。如今,44條特高壓輸電線路串珠成網。五年間,這張網以平均每天9.8公裡的速度生長,總長度已突破5萬公裡,可以繞赤道一圈。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輸變電工程,保障了每年8000萬千瓦新增用電需求,大大提昇了對風、光、水、電等清潔能源的跨區調配能力,在全球率先解決了超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大電網這一世界級難題,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優化能源骨乾通道布局,加力建設新型能源基礎設施。中國正加速構建起『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的能源新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能。

責任編輯:所雙雨